搜索内容:
用户名: 密码:
分类内容
区域报道
企业报道
社会与法
组织机构
政策法制
和谐社会
生活之窗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频道 >> 和谐社会 >> 
    

和谐社会的伟大构建

发布时间:2010-12-06 10:12:00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高层论述
  

    胡锦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实惠,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
    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 >>

    吴邦国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

 

    温家宝
     
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
>>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

    贾庆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至关重要  >>

    曾庆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  >>

    李长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
     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良好文化条件。 >>

    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是宣传思想战线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  >>

    周永康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成思危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


    权威解读

     瞭望新闻周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图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

     新华社信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面对“四个多样化”和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瞭望新闻周刊:建设和谐社会若干重点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应当考虑:第一,推进社会公平。第二,完善社会组织,第三,集聚社会资本,培养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一,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二,扩大就业应成为重中之重。三,缩小国内的不平等程度。四,三农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发展难题。五,社会安全网问题。六,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长期发展与和谐。 >>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亟须破解哪些难题?
    理顺分配关系 解决社会公平“核心问题”;解决就业难题 巩固“民生之本”;科学调控宏观经济 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托底”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经济社会并重 克服发展“短腿”现象;把反腐制度落到实处 防止“权力寻租”。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过去没有讲过的“新话”。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

     十个“新”字勾勒建设和谐社会路线图

更多论述请点击: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图

 
构建和谐社会

(编辑:大经贸网www.da88.net采编中心;责编:孟昭强)

上一篇:北京通州新城功能区规划 标准超过上海浦东
下一篇:嫦娥奔月,嫦娥向我们微笑……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未显示?请点击刷新

Copyright-主办:世界文明文化经贸交流协会  同乐庄园生态联盟All rights reserved
大经贸网www.da88.net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1014265号-1
  联系E-mail:515914652@qq.com  技术支持:八方达科技  中网传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