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辈子不穿防弹服让谁汗颜?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文革期间,毛泽东的老战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担心主席的安全。叶剑英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安排人给毛主席做了一套防弹服。不久,汪东兴抱着做好的防弹服到中南海游泳池毛主席的住处,主席正在书房里看书,见汪东兴抱着个什么东西,就问:“你今天又送什么东西来了?”汪东兴说:“受叶帅之命,为了主席的安全,给你送一套防弹服。”主席把书放下,很严肃地说:“你们是怕人民群众,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坏人想搞我搞不了,人民是不会搞我的。”(2009年9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新世纪周刊)
毛泽东家风严谨,可以说人所共知,也很为后人敬仰。而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那份真情实感和深情厚意,更是感人之深、感动人心。在动乱岁月,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而毛泽东一点都不害怕。一句“我毛泽东不穿防弹服”,一下子把国家领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因此,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得视人民为亲人,把群众当父母;就得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就得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就得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而不是害怕群众,处处防备着群众。“你们是怕人民群众,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坏人想搞我搞不了,人民是不会搞我的。”毛泽东与人民群众无比亲密的这种深厚感情和博大胸怀,实在令人感喟不已,同时也应该让某些有着“特殊心理”的官员感到汗颜,觉得无地自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和伟大领袖的毛泽东,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导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也映照出了他伟大、崇高的人格和政治品质。
党和人民、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平等相待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中,慢慢地将自己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从“平等”异化为了“贵贱”,从“对等”演化为了“对立”,见了群众不是主动上前握个手、打个招呼,而是斜眼相视、背手而对,甚至绕道而走、避而不见。一些官员,还把群众当作“洪水猛兽”,动不动就称呼其为“刁民”,不能经常性地深入群众,更不能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而是浮在上面、呆在班上,热衷于当官做老爷。甚至“贪”字当头,干脆与民争利、与民为敌,把群众当作专政的对象和防范的对手,完全没有了人民公仆和人民勤务员的身份和姿态。
当然,安全问题无小事。但是,我们的一些单位、部门、官员,却把“安全”的概念给异化或扭曲了,成了保护自身的一句托词和借口。这不,即便是在当今和平时期,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些不算笑话的笑话。比如,某地公安部门为了“安全”起见,盖起了高楼大厦、筑起了铜墙铁壁,实在不知道是保卫谁。又比如,某地城管执法人员上街执勤,头戴面具、身着防弹服,实在不晓得谁会伤害他们。再比如,某地领导干部下去视察,前面是警车开道,后面是警卫护送,实在不敢想哪个胆大群众会去冲撞。凡此等等的做法和行为,说到底,都是一种对群众的不信任,都是一种视自身利益高于群众利益之上的自私自利表现。这样做,不可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不可能真正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样做,只会受到群众唾弃和谩骂。
坊间有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应该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为老百姓着想一下、考虑一回,应该学会转变角度、转换思路,应该始终站在群众一边、始终站在正义一方;干部们应该多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要有“勤政爱民”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干部关心群众的小事,群众就会关心的党和政府的大事”的良好局面。干部为群众干实事、谋利益,群众自然就会支持干部工作,形成“官爱民,民护官”的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好、发展好,从而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关评论:
穿不穿防弹衣是个人行为,也值得炫耀?对于一个全国纳税人供养的最高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最终的评判标准是他的行为后果,而不是私人行为。
不穿防弹衣的中央高官有得是,国家元首先主席刘公也没穿过防弹衣;解放军创始人之一、红军之父先总司令朱大元帅玉阶公也一辈子没有穿过防弹衣;开国元帅国防部先部长彭公在朝鲜战场的的第一线也没有穿过防弹衣;先总理周公也从来没有穿过防弹衣;先总书记耀邦公视察中越边境部队在战火下也没有穿过防弹衣,更遑论更多的第一线冲锋陷阵的中下级官兵更没有防弹衣可穿。
(责编:大经贸网http://www.da88.net/采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