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用户名: 密码:
分类内容
热点焦点
中国播报
环球资讯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播报 >> 中国播报 >> 
    

中国真的在经历一场流动性紧缩

发布时间:2013-06-23 13:36:00    作者:记者罗宇凡、华晔迪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记者罗宇凡、华晔迪)“钱荒”正在成为当下中国经济中最热门的关键词。6月中旬以来,“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这个十分专业的名词开始不断通过媒体进入公众的视线。20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利率再次全线上涨,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惊人的13.44%,该数值已创下历史新高。平常在人们眼中最不“差钱”的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加入借钱的大军,银行的钱不够用了!

    就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出现紧缩局面的同时,沪深股市也开始全线下跌,投资者开始纷纷减持手中资产,过去一周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大幅下降58.47%,降至年内低点。资本市场也开始面临资金流出的尴尬状况。

    不过,就在金融机构的资金面不断告急的同时,不久前央行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却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

    根据两周前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尽管整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然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经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中国真的在经历一场流动性紧缩的“钱荒”吗?

    一面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但另一方面却是,货币的供应量充裕,不少大型企业依然出手阔绰,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游资仍在寻找炒作的概念,民间借贷依旧风风火火。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无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出台的高达4万亿元投资的一揽子计划,还是2012年以来,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对货币政策宽松化的一系列微调。几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下。然而与此同时,宏观数据中M2与GDP的比值却在不断的扩大,到今年一季度,M2与GDP的比值已近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在不少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看来,导致目前金融业短暂性“钱荒”的因素十分复杂,这其中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美国经济的回稳复苏,美联储称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渐退出,使得资金外流的速度开始加快。

    除此之外,中国金融系统内部杠杆率不断放大的因素更是不容忽视,大量资金在金融机构的操作之下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影子银行”大行其道的同时,也使风险不断积聚。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没有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中存在监管套利的机会。在我国当前的信贷和融资体系下,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具有先天优势,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使其能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套利,由此导致资金的重复计算,进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虚增。

    由此可见,“钱荒”的背后,更需要思考的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要如何用的问题。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项总方针。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市场大声疾呼“钱荒”的同时,央行却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一调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相关专题:金融市场到底怎么了?

 

(责编:大经贸网www.da88.net采编中心)

上一篇:中英签署规模2000亿元/200亿英镑本币互换协议
下一篇:媒体称寄望“住房联网反腐”不切实际 是一厢情愿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未显示?请点击刷新

Copyright-主办:世界文明文化经贸交流协会  同乐庄园生态联盟All rights reserved
大经贸网www.da88.net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1014265号-1
  联系E-mail:515914652@qq.com  技术支持:八方达科技  中网传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