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用户名: 密码:
分类内容
快乐人生研修课堂
教育培训
科技视野
文化艺术
文库选粹
医疗卫生
生态环保
体育大观
教科文资讯
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科文卫 >> 文化艺术 >> 
    

乐黛云:很多西方学者按照艾柯思路研究中国

发布时间:2016-02-29 09:43:00    作者:佚名    来源:腾讯文化

[摘要]在中国的第一次演讲中,艾柯就提出:外国学者来中国不是为了要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应该是来了解来认识中国的龙,这种研究思路为后来中国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石。

腾讯文化实习生 杨彩娟 发自北京

“艾柯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研究起了很大作用。”比较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领取第二届“会林文化奖”时,提到了前不久去世的意大利学者安伯托·艾柯。与乐黛云同时获奖的是美国哲学家、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

安乐哲:世界文化秩序需要儒学传统

 

乐黛云:很多西方学者按照艾柯思路研究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为安乐哲先生颁发奖牌。

曾担任首届“会林文化奖”颁奖嘉宾的安乐哲,毕生致力于跨文化教育,从事的亚洲研究项目促进了美国对中国哲学及文化的了解,影响并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视野,其参与编写的《中国哲学与文化》系列丛书自出版以来,获得奖项多达130余项,开辟了中西哲学和文化深层对话的新路。

安哲乐认为,今天的世界需要儒学传统,就国家的发展、国与国的关系而言,儒家所倡导的家庭和睦、道德以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智慧和价值正主导着一种新的文化秩序,这突出表现在儒学的“家”和起主导道德作用的“孝”观念。这种看似高深的理论实际上是日常自然行为的升华。他以老奶奶对孙儿的挚爱为例,说明普通人身上最基本、最寻常的修养彰显着最不平凡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而孝、敬、荣、耻、教化、国家等观念作为根本性的价值体系,历经沧桑能够显示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与其他群体组合相比较,儒家思想倡导以家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为了家庭毫无保留地付出,这样才能保证个人能独立做好每一件事。“家庭是人类成长的源泉”,具有凝聚人心、成就共同事业的强大力量。

乐黛云: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一种文化的共同体、心灵共同体

 

 

乐黛云:很多西方学者按照艾柯思路研究中国

 

北京大学研究讲习讲授葛瑞格·麦卡锡为乐黛云颁发奖牌。

“跨文化研究是我和汤一介先生一起奋斗的事业”,作为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拓荒者,乐黛云最为兴奋的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得到大家的承认。

1993年,欧、美、日、非十几个学者共同参加了丝路文化联合考察计划,这次活动促使非洲、欧美和中国三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乐黛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艾柯在北大的演讲《独角兽与龙》。在中国的第一次演讲中,艾柯就提出:外国学者来中国不是为了要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应该是来了解来认识中国的龙。乐黛云指出,这种“不是用一个已有框架、已有观念套在中国文化上面,而是要按照中国文化自身框架来了解、研究中国文化”的研究思路,为后来中国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石。2015年,法国学者、汉学家汪德迈在北师大讲学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安乐哲的《通过孔子而思》一书也是对这种学术方法的践行。在乐黛云看来,从艾柯到汪德迈到安乐哲,这是一种继续和延续,更是今天跨文化研究需要一直奋斗的。

“将来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乐黛云认为,习近平多次提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一个心灵共同体,文化研究同样要互相理解、相互借鉴;同时,它也是人类和大自然的共同体。这给文化研究者、特别是跨文化研究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文化研究必须快马加鞭。

 

 

乐黛云:很多西方学者按照艾柯思路研究中国

 

乐黛云获奖演讲。

“会林文化奖”是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名字命名,面向国际的学院奖,旨在表彰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外人士,每年举办一次。首届获奖的是韩美林、罗多弼。

黄会林当天表示,安乐哲和乐黛云的学术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比较。“经过了比较,我们对被研究对象的认识就不再是孤立的、纯粹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安乐哲教授开启了中西哲学研究和文化深层对话,乐黛云教授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推向了世界的前沿。在全球化时代,比较不是为了比优越比高低,而是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达成相互理解和沟通。

(责编:大经贸网www.da88.net采编中心)

 ·乐黛云:旁观汤一介、汤用彤 2016.01.14

·乐黛云:人文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东西 2015.10.29
·安乐哲:协和中美是毕生心愿 2015.05.13
·安乐哲:我赞同早年的唐君毅 2015.05.13
·艾柯:我经常被误读 2016.02.21
·艾柯: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 2016.02.20

附:艾柯为何能风靡中国

 

艾柯为何能风靡中国
——对翁贝托·艾柯的浅阅读
王樽
 
翁贝托·艾柯
 
 
 
 
 
 
 

王樽

题记:2月19日,当代欧洲最著名的学者和作家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因癌症在意大利家中辞世,享年84岁。

艾柯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被认为是当代最博学的人之一,对国际知识界和作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艾柯的文字世界辽阔而多重,除了随笔、杂文和小说,还有大量论文、论著和编著,包含神学、美学、文学、大众文化、符号学研究和阐释,以及长篇小说等文学创作。其作品行销全球并得到多方面研究。艾柯的作品几乎全部都被翻译成了中文,包括其百科全书式的学院派小说《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波多里诺》,以及散文随笔集《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密涅瓦火柴盒》等。

本文试图从最通俗层面解读这位享誉世界的学者为何能在中国风行。

晦涩导致畅销

如果评选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的10位当代外国作家,翁贝托·艾柯可能会勉强列入其中;若将评选限制为“学者型当代外国作家”,艾柯的名字有望晋升前三;但若将评选限定为“既艰深又畅销的学者型当代外国作家”,艾柯可能会无可置疑地高居榜首,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的确,在中国,艾柯是群星灿烂的外国学者型作家中的超级巨星。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如雷贯耳的巨大名声;二是他的不同类型的众多著作几乎都是中文畅销书。如果仅仅是那些深入浅出的随笔短文倒也罢了,匪夷所思的是,他的那些艰深到即使专家也很难读懂的著作,比如理论类《符号学理论》、《开放的作品》,小说类《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等,居然都在中国备受学界追捧,且成为家庭书房的必备之选,动辄还能入围中国出版界评选的几大好书之类。

我最早读到《玫瑰的名字》是1988年出版的节本,那时中国的严肃文学正走向低迷,这部杂糅了各种边缘学问的推理小说居然开机就印了几万册。此后,艾柯的学术研究和文学作品陆陆续续以各种名目行销,到了2010年以后,包括他编辑的《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以及对意大利古典文学《约婚夫妇》的解读等著作全部都成了中国的热门书,似乎只要是艾柯的文字,一律可以点石成金。从这个角度看,至少在中国,艾柯的影响是与“国际接轨”的。

与艾柯在当下的中国地位相若。在欧洲,艾柯不仅是位学者,更是知识和教养的象征,也是被称为“当代达·芬奇”的最具智慧的文坛巨擘。无数的家庭,如果书架上没有他的书那是很没品位的,必须要放上一本,最好是有很多本,作为书香之家才算得上名副其实。是否阅读是否能看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艾柯自己对此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书一旦卖到万册以上,媒体上一定会看到各种不同的评论,此时谁都无法控制。他还以盛传他曾经有过的各种言论为例说,很多蠢话都不是他说的,但媒体以讹传讹,“最后所有人都会认为我说了那样的话,谣言就是这么产生的”。因此,他认为公众的趋之若鹜,任何人都完全不能控制。

包括小说、随笔和学术专著,艾柯作品的中译本至少有二十多种。据懂意大利文的人称,多数都极糟糕,好的译本凤毛麟角。专业人士称,艾柯的作品涉猎知识虽然极为广阔,但其文字表述清楚明晰,他的英译本译者们每每翻译他的作品都会恭敬呈给他看,听他的直接指导,所以英译本想必也属清晰好读。然而,在我的中文版阅读中,除了随笔和时政专栏文章,艾柯的著作几乎全部以晦涩艰深见长,由于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比如人们鲜少接触的宗教学、符号学、中世纪史学等多种专业,即使是最该耐读的长篇小说,也往往看得云山雾罩,乃至佶屈聱牙,不知所云。

虽然因晦涩阻碍理解,阻碍观念的真实传播,却不妨碍其作为时尚书籍的畅销,以及某些符号词语的迅速流行。在求知若渴的中国知识界以及广大读者中,各种来自西方的显学和热点都会形成或十分突出或稍微突出的热潮。艾柯也许正得这些中国的“天时地利人和”,他渊博的学问,对哲学、历史、宗教、社会等多种学说和话题的深入阐释(乃至正如艾柯自己所警觉的“过度阐释”),仍然具有巨大的接触了解的迫切需求和魅力,即使是仅得皮毛,也是人们甘愿和乐于接受的。从孜孜向学、探究真理的角度,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姿态。

通俗便于接受

在艾柯难以计数的中文版译作中,除了随笔集《带着鲑鱼去旅行》、《误读》等少量几种,他的书动辄都是超过三十多万字的巨作,《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波多里诺》等长篇小说,都是超过500多页的“砖头书”,其中还不乏动辄符号连缀、删来减去,概念叠加的文字谜语和游戏,对于醉心于碎片化、微信化、浅阅读,乃至几乎无法阅读稍长文字的广大中国读者来说,艾柯的厚重与宏大宛若陨石雨,坚硬,艰涩,不是味同嚼蜡,而是味同嚼砂。

好在,作为全球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艾柯还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报刊专栏作家,他有着感性有趣、快人快语的一面,承揽各种与新闻相关的专栏,嬉笑怒骂,倚马可待。他关注包括环保、选举等事关变革、国计民生的各种问题;他解读如《约婚夫妇》等文学鉴赏书,走的是启蒙读物的套路;他的《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尽的清单》等书,虽然每部都是沉甸甸的巨著,但因为是他兴之所至的编写,书里包括了各种照片、图片,以及不同时期的经典诗文、阐释等。用艾柯自己的话说,他在这些书里不像作者,更“像电影的导演,里面有演员、音乐等不同的元素,要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这让中国读者因此喜闻乐读,并因能轻而易举的理解,可以顺水推舟地成为国际大学者型作家的粉丝。

作为国际文坛当红的明星作家,艾柯时尚而时髦,很多流行的社会现象都逃不过他敏锐的法眼,并能因先人一步,善于见人所未见而获得广泛喝彩。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手提电话尚未风行,他就在《如何与三文鱼同行———仿作与伪作新编》那本风趣的书里,解读了生活中大量司空见惯的事物,其中在《如何能不使用手机》中,将使用手机的人分为五类,第三类里特别写明是“有着婚外情的男女”——手机让他们实现了避开家人、秘书和同事而进行秘密联系的可能。为这类“通奸男女”下了不无武断的定语——“只要一位丈夫或妻子没有什么职业需要却购买了手机,就事实上意味着他或她开始了婚外交往。”在后来评论冯小刚票房大卖的影片《手机》时,我还适时引用对影片加以分析。

艾柯的短文《如何能够妙笔生花》刊登在中国的某本读书杂志上,我曾复印下来放在书桌进行研读,他以戏谑的口吻条分细缕地列了40条写好文章的“定理”,虽然是以意大利文为背景,但只要稍加灵活理解,放在中国也是提升文品屡试不爽的“经验之谈”,比如“只有他妈的王八蛋才会使用脏字”,比如“尽量不使用套话,那是炒冷饭”等等。

这些与中国国情极为“接地气”的真知灼见,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博学的艾柯平易可亲的一面。

(责编:大经贸网www.da88.net采编中心)

上一篇:中央定调中国城市发展“路线图”将影响7.5亿人!
下一篇:《快乐人生哲学纲领》概述


发表评论:  
标题:
内容:
验证码: 未显示?请点击刷新

Copyright-主办:世界文明文化经贸交流协会  同乐庄园生态联盟All rights reserved
大经贸网www.da88.net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2021014265
  联系E-mail:515914652@qq.com  技术支持:八方达科技  中网传媒

 

0